本站导航
巴南区工商分局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 巴南区工商分局开展“3.15”重庆0元注册公司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
发布时间:2005年3月17日  信息来源:http://www.cqgs12315.cn/cms/html/20053171517581020.shtml

     一、舆论护农,营造浓厚氛围。3月15日,该局隆重举行了“2009红盾护农”行动启动仪式,拉开了“红盾护农”帷幕,营造浓厚的氛围。现场发放法律法规宣传手册3500余份,发放宣传单6000余份,聘请10名农业专家现场为农民讲解如何购买和使用种子、农机具、化肥和农药知识。同时,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举报箱和电子信箱,在每个工商所设立群众举报投诉点,传播农资知识,曝光典型案例,公布消费警示,切实维护农民消费者利益。

     二、责任护农,确保监管到位。该局把红盾护农作为市场监管工作的重点,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由公交科负责总体协调和处理日常具体事务。局党组结合日常监管和农资市场实际进行了专题研究,制定了工作方。县局、工商所、农资经营企业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层层相连、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

     三、协调护农,注重整体效应。该局加强了各相关职能科室和职能部门相互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各相关部门相互协调配合,形成执法合力,提高整治效果;加强了与农业、农机、供销、质监、公安等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职能,加强联合办案,形成整治合力,实现检测结果共享,提高监管效能。同时,加强与厂家、商家的沟通,充分发挥厂家、商家的自身优势,增强打假的准确性,针对性,提高打假效率,降低打假成本。

     四、制度护农,着力源头治理。该局将监管关口前移,建立健全了农资商品监管制度。一是以农民投诉突出的、新闻媒体披露的、进货渠道不明的、信誉差的农资商品和经营者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完善流通环节农资商品质量监测工作制度。二是继续推行“经济户口”管理制,规范农资经营主体。通过集中整治、日常检查、市场巡查、受理举报,清理、取缔无证照经营和不具备资格经营行为。三是进一步强化农资市场主办者、农资经营者是流通环节农资商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全面建立购销台账、索证索票制度,努力实现农资商品质量可追溯监管。四是强化农资商品备案制度,对农资商品实行书式备案和实物留样备查制度。进一步完善种子经营户信用档案,将违法经营者列入黑名单,定期曝光。五是实行不合格农资商品下架、退市制度。加强对不合格农资退市后处理的监管,防止不合格农资再次流入市场。六是进一步加快农资市场信用分类监管信息化建设,引导农资经营者诚信经营,推进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资市场长效监管机制。七是推行网络资源共享制度。对全县农资经营企业和个人门市的分布情况、主体资格、经营状况、守法情况、信誉情况等全部录入业务系统,各成员单位保证了信息通道畅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积极探索实地监管与网上监管相结合的新路子。

     五、科学护农,创新监管方式。该局从实际出发,探索、创新监管方式,促进农资经营规范化、农业生产规模化、涉农企业品牌化。一是支持发展现代农资营销方式。针对农资市场存在的主体资格乱、进货渠道乱、账目管理乱、广告宣传乱的“四乱”现象,支持农资经营行业发展连锁、配送、直销、超市等现代营销方式,使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二是实施经纪活农工程。大力发展和规范农村经纪人,增强诚信意识,促进农业有序、健康发展。三是实施农产品商标战略。对特色农产品种植区域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生产企业实行重点帮扶,引导其运用品牌产品开拓市场。

     截至09年4月20日,该局在红盾护农行动中共检查农资经营企业700多户次,整顿农资市场64个次,取缔无照经营14户,立案调查不合格化肥671吨,查获“三无产品”农用机具潜水泵查处15件,向经营者发出整改通知书66份,下架潜水泵等各类农用机具16台,抽检农用机具4个品牌。受理涉农消费投诉12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6万元。发布农资预警信息3期,对全县各类化肥14个品种进行了监测,抽样送检16组,其中4组不合格,抽检农用机具4个品牌,抽检机电下乡产品6组。取得了明显效果,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赞扬。(垫江局供稿)

友情链接: 自助添加
帅博工商客服三
帅博工商客服一
02363653351
13320337068
1336808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