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渝中局自去年底正式成立西南首个专业电子商务监管机构以来,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在建章立制、队伍建设、认领排查、录入建库、网上巡查、案件查办等方面初见成效。目前,该局以拓宽执法领域强化案件查办为主线,活用高科技网络监管平台,配备高科技的专用设备,在深化电子商务监管、切实提高履职能力上走出一条新路。
一是加大电子商务监管基础设施设备投入。该局为电子商务监督所的监管人员配备了双电脑,便于监管人员在外网巡查时,又能在内网上同步核查涉网主体信息。为了提高上网速度,提高巡查效率,将原有2兆的带宽增加到了10兆,确保随时联通互联网。
二是配备专业电子商务监管设备,解决涉网案件取证难的问题。配备计算机取证勘察箱、动态虚拟仿真取证系统等专业设备,实现了计算机取证的系统化、集成化、规范化、专业化,有效解决了无法找到网络违法主体物理地址、网络信息具有流动性、不确定性、易删改性和难以获取加密信息等取证难题,大大提高了监管力度。
三是引进与培养并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队伍。该局积极引进电子商务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负责操作各类电子商务监管专业设备,同时开展针对性、操作性、实战性强的经验交流,强化对现有执法人员的信息化、电子商务知识的培训,通过与高校联合,聘请专家教授讲课、案件分析、法规宣讲、向先进地区学习取经等方式提高监管业务技能。
四是依托高科技监管平台,以网管网。该局严格按照总局和市局的工作部署,积极加快以网络建设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依托重庆工商电子商务监管平台,规范工作流程、强化过程控制,开展经营主体监测、网上巡查、案件查处及发放工商机关电子图标等工作。针对工商主要职责构建了相应的智能化模块,实现人本监管,其中,消费者信息交流反馈模块,实现了消费者对电子商务主体实时、全方位、标准化评价,收集分析反馈第一手的信息,消费者实时评价反馈与工商分类巡查监管、电子商务主体行业自律等共同构成“三位一体、人性互动”的长效机制;网络违法广告、商标智能化搜索监测模块则实现对网页语音、文字、图像的立体监测。
五是健全基础制度,优化流程。该局建立了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电子商务监管基础工作制度,如“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建库标准”、“查处涉网案件电子证据取证规范流程”、“网上巡查制度”等制度,落实“遇案上网”、“网络、实体巡查对接”和“网格监管责任制”、“电子商务主体信用分级监管制度”等。
六是大力查办涉网案件,不断拓展执法领域。该局以电子商务违法行为中最常见、消费者深恶痛绝的夸大虚假宣传、违法广告、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商标侵权等为重点和突破口,加大案件的查处力度,在积累经验后,适时向查处不正当竞争、垄断、商业欺诈、违法合同等违法行为延伸。目前,该局共查处了广播电台违法网络广告、网上无照销售奶粉、违法制作网站网页案等众多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案件。据统计,目前已立案13件,罚没金额40余万元。
七是重拳出击,开展专项网络整治。在抓好个案查处的同时,该局敏锐关注涉及群体利益的社会重点、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开展重点行业网上排查整治,先后开展了对整形美容、出国留学中介、保健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网上教育等易出现虚假宣传、超范围经营、无照经营、网络传销的行业的专项整治,收到了良好效果。在出国留学中介整治工作中,查处出国留学中介行业案件3件,罚没8万余元。
八是加强协作,实现执法资源的整合和共享。该局积极与公安、信息产业等部门合作,建立起违法行为查处等方面的协调配合机制,加强对IP地址服务、DNS服务、ICP备案等信息的共享,促进监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密切部门间技术支援,建立网络案件通报制度、执法联动制度等。在查办冒用市局名义开办 “重庆企业信用征信网”一案中,得到了通信管理部门的大力协助和支持,及时关闭了虚假网站,维护了工商部门的良好声誉和公众利益。(渝中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