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及时化解金融危机对渝中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渝中区工商分局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采取五项措施,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2008年以来,该局支持渝中区企业融资8.8亿元。
一是加强注册登记窗口规范化建设,打造全区一流的政务窗口。该局对登记大厅进行整体装修改造,配备全新办公设施,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在接待咨询、登记注册、受理投诉方面全面实现一站式服务,利用电子屏公开办事程序,在全市工商系统率先投入使用了“智能排队机系统”和“服务评价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办照效率。对办理动产抵押登记的,不论抵押金额大小,只要手续齐全、符合条件的,均做到立等可取高效办理,特殊情况的加班加点办理,力求不让企业跑空路,让企业满意而归。拓宽登记服务方式,推行限时服务、上门服务、跟踪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五项服务,利用电子触摸屏、现代通信网络、互协邮件联系平台、到期提示等多种服务手段,积极探寻注册登记工作服务地区经济良性发展方式。
二是开展“上门调研”,了解企业融资困难。该局在年检期间,通过上门走访企业、与企业负责人座谈、发放《企业调查问卷》等形式,切实摸清该次金融危机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企业应采取何种措施应对金融危机,企业是否知晓工商部门应对金融危机的优惠政策及企业对该局工作有何种意见等内容展开问卷调查。努力调查形成调研材料,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扶持企业融资工作方案,积极为企业出主意、送政策、办好事,竭力解决企业在融资中的实际困难,全力帮扶辖区内企业渡过金融危机难关。
三是实行“送法上门”,破解企业融资难题。该局印制了总局新出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股权出质登记办法》和《股权出资登记管理办法》等法律文件,通过年检平台,将这些资料逐一发放到辖区企业,并为企业耐心地讲解政策内容,通过培训、宣传,使企业熟悉总局文件精神,切实解决部分股权权能完整、资金有困难的企业,通过股权质押、股权出资等方式解决当前资金短缺、融资难的问题。
四是帮扶外资企业完成并购,解决本地企业融资难题。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解决本地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通过外资并购可以有效地盘活企业现有资产,调整产业结构和进行产品升级。为此,该局一方面加强与外资审批、外汇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回函市外经贸委关于外资并购的征求意见函,并对并购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统一意见,提高效率。通过与外汇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定期掌握外资并购中外国投资者支付对价的情况,同时,及时与原登记机关的联系,使企业的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得以顺利迁移;另一方面加强对并购双方的法规政策宣传,由于并购登记较为复杂,登记中积极解答相关法律问题,指导企业修改章程,以保证企业在登记时提交的文件、资料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这样既节省了企业筹备的时间,又提高了双方合作的成功率,减少以后可能产生的纠纷。由于前期工作做得认真细致,使外资并购得以顺利进行,目前,该局共帮助2户外资企业完成并购,并购企业投资总额1053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10530万元人民币。
五是积极开展股权出质登记,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按照总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股权出质登记办法》的要求以及物权法赋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登记职能,该局积极开展股权出质登记工作,并对企业股权出质的登记范围、登记事项、申请条件、材料要求等进行了规范。按照总局统一制订的格式建立书式的股权出质登记薄,在做好登记审查工作的同时,尽可能防止登记簿记载的股权与实际发生的股权状态出现偏差,并且向大众提供查阅、复印等便利。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股权出质登记办法》施行以来,该局共办理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出质60户,股权出质82335.99万元,担保债权金额37994.965万元,办理动产抵押登记24件,抵押物价值约25亿元,实现贷款6.2亿元。办理了外资企业股权出质设立登记2件,涉及出质股权人民币11435.152万元,主债权(贷款)数额达2.602亿元,实现渝中局外资股权出质设立登记零的突破。其中,家乐福公司股东江苏某公司出质股权数额7009.632万元,主债权(贷款)数额14000万元;重庆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股东香港某公司出质股权数额4425.52万元,主债权(贷款)数额12020万元。为企业破解了“抵押不足、缺乏担保”的融资难题,为企业融资开辟了新的渠道。(渝中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