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以来,北碚局围绕帮扶企业应对金融危机,认真贯彻市委三届三次、四次全委会精神,落实市局“四十条”、“五十条”优惠政策,发挥工商职能,畅通“绿色通道”,积极服务市场主体融资,支持地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多形式帮助企业融资成效显著
(一)大力开展动产抵押,呈现五大喜人变化。一是融资金额明显增长。截止4月底,帮助企业获取资金20832万元,同比增长106.8%。二是融资规模明显扩大。去年同期无1000万元以上的单笔融资登记,500万元以上的共6笔,占总数的12%;今年1000万元以上的融资登记共4笔,占总数的7%,500万元以上的共 15笔,占总数的28%。 三是融资热情明显上升。今年已办理抵押登记54件,同比增长28.6%。四是融资类型明显拓展。抵押融资的类型从银行借款扩展到银行借款、商品交易货款、企业电费等三类。五是融资抵押物范围明显延伸。抵押物种类从机器设备延伸到产成品和企业将有的商品等类别。
(二)积极开展股权出质,出质额度明显上升。截止4月底,累计办理股权出质登记18 例,出质股权数额7341.0387万元,被担保债权数额 12380万元,其中最大一笔股权出质额度达1715.3387万元,被担保债权数额5000万元。
(三)全力支持组建小额贷款公司,改善企业外部融资环境。2009年3月24日北碚区首家小额贷款公司成立,注册资本6500万元。为积极支持其组建成立,在公司设立登记过程中,北碚局启动“绿色通道”,由专人负责咨询、受理、核准,帮助企业解决登记中的疑难问题;并在该公司提交手续齐备后当天为其核准登记。
(四)联合开展中小企业、个体商户小额贷款服务。为帮助中小企业、个体商户解决在生产经营中的融资困难,北碚局联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重庆北碚区支行、北碚区金融办公室、区私营个体协会等单位集中开展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的小额贷款工作,截止5月11日,累计放款117笔,金额991.8万元。
二、主要措施
(一)构建“三大平台”,充分发挥抵押融资效能。一是开展专题培训,构建银企对接平台。组织金融单位和企业共同参与业务培训,指导银企加强融资联系;通过共同学习,搭建交流平台,增加企业成功融资机会。二是优化便民措施,构建政企交流平台。利用互联网,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将《动产抵押登记须知》、登记资料和注意事项告知金融部门和企业,指导企业完善登记材料。同时指定专人实行工作日全天候受理登记,当场受理,当场办结,方便当事人办理登记。三是规范登记程序,构建高效服务平台。全面实行阳光行政,公开动产抵押登记程序,设立动产抵押登记簿,公开登记情况,方便社会公众查阅和知晓。规范审审批程序,强化登记责任,认真审核登记双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抵押物类型、抵押物权属,保障动产抵押登记的合法性。
(二)优化登记职能,用活登记融资政策。一是强化培训提升素质。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登记人员业务素质,全面履行一次性告知,指导当事人完善登记材料,同时指定专人实行工作日全天候受理登记,当场受理,当场办结,方便当事人办理登记。二是规范登记程序。全面实行阳光行政,公开股权出质登记程序,设立股权登记簿,公开登记情况,方便社会公众查阅和知晓。三是规范审批程序。严格登记责任,认真审核登记双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质权合同,保障股权出质登记的合法性。
三、发现的问题
一是金融单位对动产抵押担保有顾忌。部分金融单位认为动产管理、监控难,价值变化快,往往在无其他担保情况下再选择动产抵押。二是动产担保融资类型不多。主要是银行借款抵押担保,商品交易货款等债权融资担保较少。三是市场主体对工商部门帮扶融资的方式了解不够。部分企业不知道或不熟悉可以通过动产担保融资、股权出质融资。
四、工作建议
一是加强动产抵押融资、股权出质融资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程序宣传。通过多形式向金融单位和企业宣传《物权法》、《担保法》、《动产抵押登记办法》和《股权出质登记办法》,增强其融资发展意识。二是加强融资帮扶的针对性指导。工商部门作为动产抵押、股权出质的登记管理机关应主动走访金融单位和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指导其办理融资登记。三是参与掌握市场主体融资发展状况。主动联合金融单位或专门走访市场主体,了解市场主体融资后的经营发展状况,保障担保债权的实现。(北碚局供稿)